能源動力,奔騰不息——伟德线上平台
一、辦學曆史
伟德线上平台的前身是我校的動力工程系,是學校創辦最早的三個系之一,是學校“建設國内一流造船大學”戰略目标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在船舶輪機、動力裝置、艙内環境控制、振動與噪聲控制、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等方面形成了優勢和特色,在行業内有着重要影響。
二、師資力量
目前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人,碩士研究生321人,博士研究生3人,本科與研究生留學生66人。學院下設輪機工程系、動力工程系、人工環境系、新能源系4個教學系,1個工程實訓中心和6個研究所,現有教職工100餘人,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專任教師博士學位占比83%,具有工程實踐經曆占比70%,具有海外學習經曆接近50%;擁有省級及以上各類領軍人物14人。近5年來主持承擔科研項目近200餘項,到款經費達6600餘萬元,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省級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7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工信部高技術船舶科研項目子課題等國家級項目17項,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24項;授權發明專利240項,獲國際PCT專利1件;發表SCI收錄論文360餘篇。
三、學科、專業建設
學院一直在努力探索實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積極參與教育部“新工科”建設行動,現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下輪機工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輪機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水聲工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擁有能源動力、土木水利專業碩士培養領域;擁有輪機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
輪機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江蘇省重點學科、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重點建設方向、獲批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二期項目,已通過國際海事權威組織IMarEST專業認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校特色專業,已通過國際海事權威組織IMarEST專業認證;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為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已通過住建部工程專業認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面向國家新興産業的新工科專業。與企業共建江蘇省船舶與海洋空調冷凍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船舶測控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傳動裝置減振降噪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船舶姿态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等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2個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
省級優勢學科、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列表
專業 | 專業介紹 |
輪機工程專業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特色學科、江蘇省重點學科、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重點建設方向、獲批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二期項目,已通過國際海事權威組織IMarEST專業認證 |
能源與動力工程 專業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校特色專業,已通過國際海事權威組織IMarEST專業認證 |
建築環境與能源 應用工程專業 | 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通過住建部工程專業認證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 面向國家新興産業的新工科專業 |
四、辦學成效
學院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輪機工程方向,輪機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虛拟仿真項目,能源與動力工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輪機工程特色學科條件保障建設項目。
學院增強與國内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與俄羅斯奧加遼夫莫爾多瓦國立大學建立了動力工程碩士雙學位交換生項目,與烏克蘭馬克洛夫國立造船大學建立了輪機工程碩士雙學位交換生項目。2019年學院與俄羅斯奧加遼夫莫爾多瓦國立大學合作舉辦的能源動力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合作項目正式獲批伟德线上平台唯一碩士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學院充分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拓展學生素質,共建了國家級、校企聯合産學研基地、學生實習基地等25個,設立多個企業獎學金。曆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100餘項,包括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我校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船舶能源與動力創新大賽等。學院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校前2位,平均98%以上。
學院經過多年的奮鬥及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學院将秉承“笃學明德、經世緻用”的校訓和“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院風,不斷努力,勇于創新,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績。
五、升學就業前景
2019-2021年學院總體升學出國率分别為:25.2%,24%,39.1%;
2019-2021年學院總體就業率分别為:99.2%,99%,98.9%。
近幾年學院升學高校:保送及考取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紐卡斯爾大學、莫納什大學、神戶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高校。
六、優秀校友
何江華,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原熱能動力機械與裝置專業)1993屆畢業生,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現任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LNG船總建造師,曾任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副總經理等職務,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模、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他先後主持并參與了中國首批14.7萬立方米大型LNG船和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17.2萬立方米LNG船、全球最先進的第四代17.4萬立方米LNG船以及全球最大的LNG加注船等項目的建造,為我國能源開發利用和海洋裝備制造躍居世界先進水平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大洋上中國榮耀”的創造者。
葉茂,我校(原動力專業)1994屆畢業生,東南大學熱能研究所獲熱能工程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催化反應新過程開發與放大研究組(1206組)組長。先後受聘于Twente大學、荷蘭物質研究基金會(FOM),以及Eindhoven技術大學,開展氣固兩相流理論以及計算流體力學模型方面的研究,第七屆世界化工大會scientific panel成員,荷蘭STW的項目評審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在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申請專利70餘件,獲授權20餘件。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論文、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中國石化聯合會科技進步特等獎等。2010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2012年入選遼甯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2015獲英國皇家學會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2016年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017年入選大連化物所張大煜學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周旭輝,我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原熱力發動機制冷與空調專門化專業)1995屆畢業生,現任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作24年以來,他多次主持并參加多項國家重大項目課題,9次獲得中船工業集團和政府機構科技進步獎,其中2005年主持的“1600米高速滾裝客船”項目榮獲中船集團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8年參與的“51800噸冰區加強型化學品/成品油船研制”項目榮獲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參與的“極地甲闆運輸船研制”項目榮獲中船集團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5次獲得中船集團和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先進個人”榮譽稱号;還出版了《電力推進長軸系設計及安裝》《浮箱及移動裝置優化設計》《輪機設計特點及建造問題處理》和《合同總包及建造分包模式探讨》4部學術著作。今年1月,周旭輝又憑借優秀的經營業績和出衆的管理創新能力以及敢為人先、努力拼搏的進取精神榮獲2018年度“中船集團突出貢獻獎”,周旭輝的奮鬥事迹獲得公司高度贊譽,并作為五一勞動節先進模範人物在公司公衆号上報道表彰。
劉紅丹,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原熱力發動機專業)1999屆畢業生,現任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完成工信部高技術船舶計劃、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發改委、海軍預研和型号研制等與船用增壓器有關的科研項目10餘項。負責研制的曝氣鼓風機填補國内空白,獲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處于國内領先水平。所負責的技術中心取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發改委船舶動力工程實驗室—增壓器實驗室”、“中國工業機械聯合會船用渦輪增壓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渦輪增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國資委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稱号。
現擔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第七屆輪機學術委員會柴油機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内燃機協會增壓器分會副主任委員,《柴油機》雜志編委等。擁有專利20項,參與編制行業标準1項,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突出貢獻專家”,重慶市“重慶青年五四紅旗手”,重慶市國資委“六個一百優秀科技人員”、“國企貢獻獎·科技進步帶頭人”,2015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企業技術創新獎,2016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
專業解讀
輪機工程專業
一、專業介紹
學制:4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培養适應國家經濟發展和船舶科技發展需要,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和良好的創新精神、人文素養與團隊精神,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良好的熱工、機械、電氣等工程領域相關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和工程實踐能力,面向船舶、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裝備等領域相關企事業單位,能夠在輪機工程領域從事輪機設備及系統的設計和制造、輪機監修監造、船舶機電設備維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熱工基礎知識(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機械基礎知識(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學基礎知識(電工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基礎、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輪機自動化)和船舶主輔機知識領域(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動力裝置)。
二、專業就業前景
就業方向:本專業服務于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是我校最具曆史傳承與辦學特色的核心專業之一。區别于海事類大學培養輪機駕駛操縱類人才,我校輪機工程專業主要培養船舶輪機設備與系統設計制造專門人才。培養掌握熱能、動力、機械、船舶電氣及自動控制、新型動力系統等專業知識,具有紮實的輪機設計制造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就業方向:船舶制造企業、設計院所、船舶主輔動力及配套設備企業、船檢、海事、船級社等。
主要就業單位和崗位:
國家海事局、中國船級社(技術檢驗、工程師)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上海江南長興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上海中船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設計師、工程師)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術檢驗、工程師)
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三、名師風采
溫華兵,1977年生,教授,博導,伟德线上平台院長。獲伟德线上平台輪機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江蘇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江蘇省青年骨幹教師公派香港大學訪問學者。擔任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江蘇省“十四五”重點學科帶頭人,輪機工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帶頭人及條件裝備建設項目負責人,輪機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負責人,輪機工程國際海事組織IMarEST專業認證共同負責人。
現為江蘇省科技副總類“雙創人才”,高級振動分析師國家專業人才,英國IMarEST海事協會輪機工程特許工程師,江蘇省綠色船舶能源動力及排放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船級社船舶振動噪聲檢測中心主任,鎮江市船舶動力設備性能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振動與噪聲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輪機學術委員會輔機分會委員,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标準化分會委員,船舶技術法規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成員,海軍裝備價格方案評審專家庫成員。
從事船舶振動噪聲控制研究工作,主持科技部、國防科工局、江蘇省科技廳等課題及企業合作項目40餘項。長期為20餘家船舶企事業單位提供減振降噪技術方案及技術服務,解決了船舶主輔動力設備減振設計及艦船結構振動傳遞控制關鍵技術問題,獲科技進步獎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獲批授權發明專利37件、軟件著作權8項,撰寫一級中國國防船舶科技報告12部,參與制定國家标準1部。
主持獲批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完成省級教研教改重點課題3項,出版江蘇省重點教材1部,指導學生獲省級優秀畢業設計1人,指導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10餘項。創辦“全國大學生船舶能源與動力創新大賽”,吸引全國30餘所高校、3萬餘人參賽,成為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品牌活動并得到《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的報道。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一、專業介紹
學制:4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培養适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需求,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養與品德素養,紮實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基礎,掌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必需的熱、機、電及管理領域的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具備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技術技能,能勝任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領域設計、生産、管理、服務等方面工作,适應船舶主輔動力機械及地方能源領域的發展與需要,綜合素質高,并具有較強交流與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熱基礎知識(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設計基礎知識(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基礎知識(電工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基礎)、船舶主輔機知識領域(内燃機結構與原理、船舶輔機、蒸汽動力裝置、船舶動力裝置原理)。
二、專業就業前景
就業方向:船舶生産與設計單位、骨幹造船廠、船舶主輔機生産廠、動力系統設計與生産單位、船檢、船級社、能源應用研究等工作單位。
主要就業單位和崗位:
國家海事局、中國船級社(技術檢驗、工程師)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上海江南長興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上海中船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設計師、工程師)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術檢驗、工程師)
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三、名師風采
蘇石川,1963年生,工學博士,教授。畢業于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系。2003年7月開始在我院工作,現任江蘇省内燃機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柴油機性能與排放控制、船舶推進系統可靠性、船舶機艙火災及控制、新能源利用等。主持完成省部級項目、軍工項目、國防裝備預研項目、企業合作項目多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14篇,EI收錄14篇,權威期刊18篇,主編高等學校教材2部。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
一、專業介紹
學制:4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适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具備從事建築環境及能源應用工程技術領域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新和終身學習意識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具有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船舶艙室的采暖、通風、空調等系統的設計和運行保障,以及相關設備的制造、安裝、調試等技術或管理崗位工作的能力。
主幹課程: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建築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空調、冷熱源工程、建築環境測試技術。
二、專業就業前景
就業方向:培養從事建築環境控制、建築節能和建築設施智能技術領域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就業方向:建築設計研究、工程建設公司、設備制造企業、運營公司等工作單位。
主要就業單位和崗位:
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二建設有限公司(設計師、工程師)
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格力電器(南京)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頓漢布什(中國)工業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樂金空調(山東)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江蘇兆勝空調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孚萊美科(江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設計師、技術檢驗、工程師)
三、名師風采
楊興林,男,工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1986年7月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1989年3月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獲碩士學位,2005年6月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博士學位,2009年3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2013年至2014年作為訪問學者在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作,現任伟德线上平台船舶與海洋工程江蘇省優勢學科輪機方向帶頭人,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學科帶頭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江蘇省研究生工學一組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海軍裝備特聘論證專家。先後擔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柴油機分會副主任委員、輔機分會副主任委員,《内燃機學報》《水下無人系統學報》《伟德线上平台學報》《江蘇船舶》等雜志編委。
主持和參與了船舶行業基金、國防預研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企業委托等30餘項科研課題的研究,獲國防科技進步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項,重工集團及協會級科技進步獎2項,江蘇省鎮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作為第一負責人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高教研究成果三等獎1 項,指導研究生近70餘人;目前正主持江蘇省科技廳産業前瞻基金項目及國防重點型号攻關合同項目等6個課題的研究與開發,近五年科研經費近1500餘萬元,近年來在《中國造船》《内燃機學報》《機械科學與技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曾獲“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産黨員”、“江蘇省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工作者”、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及校“三育人獎”等榮譽稱号等。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專業介紹
學制:4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培養适應經濟建設和新能源發展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新能源專業知識、兼備團隊協作精神、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新能源分布式多能互補領域、特别是船舶新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電池等領域從事分布式系統或設備的設計開發、檢測與維護、分析研究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熱基礎知識(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設計基礎知識(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基礎知識(電工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基礎)、新能源基礎知識(太陽能發電原理與技術、光伏逆變器設計、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儲能原理與技術、锂電池熱管理設計、燃料電池設計、分布式能源系統設計、液化天然氣(LNG)燃料船舶技術、船舶清潔能源技術、船舶電力推進系統、新能源汽車)。
二、專業就業前景
就業方向:培養從事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新能源的相關技術工作并且能夠改造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具有創新能力和複合型知識面的人才。就業方向:電力公司、新能源設備制造研發、運行維護等工作單位,專業教師100%具備博士學位。
主要就業單位和崗位:
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泰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力信(江蘇)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中航锂電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師、技術檢驗)
三、名師風采
陳代芬,男,1982年生,博士/教授/碩導,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考核優秀),校深藍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校深藍學子導師。現任伟德线上平台副院長,中國高溫燃料電池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氫能專委會委員,國際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Annex 37 member,俄羅斯Ogarev Mordovia State University熱能技術碩士學位委員會成員,全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聯盟理事,近15年來分别在中國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美國Colorado School of Mines機械分部,香港理工大學建築系,澳大利亞Curtin University化工系,江蘇科大能動學院從事燃料電池技術研究。
教學上,注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船舶能源與動力設計大賽一等獎、“能源智慧未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三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競賽三等獎、“高新區杯”啟東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氫能大會優秀論文獎2項、省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2項。至今共指導研究生16名,畢業生分别就業于豐田、比亞迪、中船九院等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上,近年來主持包括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中烏科技交流項目、國家外專引智、省科技廳、中油管道局課題等科技項目9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2項,合著教材2部(獲2016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二等獎);在ACS ENERGY LETT, APPL ENERG, J POWER SOURCES, AICHE J,等國際知名SCI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ISI總被引500餘次,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6.331,h-index=13。并擔任Appl Energ, Int J Hydrogen Energ, Energ Convers Manage, Fuel Cells等近30個國際SCI期刊函審工作。